由中国女画家协会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和北京大学会议中心联合主办的“万物生长——中国女画家小幅精品展”于3月20日至4月25日在北京大学燕南五十成功举办。展览以“万物生长”为主题,汇聚了孙晓云、孔紫、闫平等21位当代女性艺术家的60件精品画作,通过原作与数字化结合的形式,展现了女性艺术家对生命律动的细腻捕捉与艺术表达。
交流|万物生长——艺术创作漫谈
4月18日,“万物生长——艺术创作漫谈”讲座在燕南五十举行。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花鸟工作室主任、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王德芳,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、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李传真,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、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康蕾,分享艺术创作中的感悟与思考,探索艺术创作的当代性表达,以及绘画语言中的跨媒介表达等前沿话题。

王德芳以花鸟画为切入点,通过展示石青、石绿等传统颜料及孔雀羽毛实物,解析了中国画的材料美学与吉祥寓意。她笔下的花鸟世界既有写实的精细,又充满理想的浪漫表达。李传真聚焦工笔人物画,以农民工题材为例,探讨如何通过朴实的笔触传递生活的厚重感与精神力量。她鼓励创作者突破媒介限制,记录时代风貌。康蕾从跨媒介角度出发,分享了油画、丙烯、坦培拉等材料的运用心得,其作品色彩浓烈、情感饱满,展现了艺术创作中的不确定性与即兴之美。
讲座互动环节气氛热烈,观众围绕技法融合、灵感捕捉、文化传承等问题与艺术家深入交流,展现出跨代际的艺术思考碰撞。
互动|丹青应色·艺境寻踪
4月25日,展览联合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外籍教师俱乐部举办“丹青应色·艺境寻踪”雅集活动。本次活动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安佳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会长王一帆,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、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徐冬青,为外籍教授和专家做展览导览,并指导大家体验水墨画、书法创作。
女艺术家介绍了中国画创作的价值追求,鼓励外国专家尝试捕捉毛笔与宣纸接触的微妙触感,体会水墨交融的自然美感。活动现场的欢笑声、惊叹和赞美,交织成心意相通的文化交响。外国专家们表示,通过此次活动,真切感受到对自然之美的赞叹,对生命力量的礼赞,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,穿透了语言的隔阂,跨越了多元文化背景的差异。

这场以"万物生长"为主题的艺术之旅,在燕园最美的季节里悄然绽放,通过作品展示、学术讲座、国际交流等形式,让大家在方寸画作中感受生命勃发的万千气象,也为校园美育注入了新的活力。37天的展期里盈尺之间的画作,不仅展现了艺术的精妙,更传递着独有的生命感知与精神力量。未来,燕南五十将继续携手校内外单位,打造更多高品质文化活动,让学术与艺术在此生生不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