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讲堂艺术影院·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”第50场圆满举办

日期:2025-05-05 信息来源:讲堂管理部
 

  “每周三晚在大讲堂听戴老师导赏,是属于我们与电影的专享时刻。”4月30日晚,当这句熟悉的开场白第50次在讲堂观众厅响起,现场近两千名师生观众用雷鸣般的掌声,共同见证“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”迎来第五十场里程碑时刻。这场持续三年的光影之约,已成为北京大学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之一,也代表着北大美育实践的新高度。

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第50场《倒仓》

  2022年3月9日,随着《天堂电影院》的胶片转动,北大讲堂首创的“艺术+学术”电影导赏模式正式启航。三年来,从塔科夫斯基的诗意哲学到李沧东的社会洞察,从西班牙电影的炽烈奔放到中国影史的深度开掘,五十部精选影片构筑起跨越时空的艺术长廊。“我不敢说我们百讲的艺术影院是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影院,但我有把握说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影院!”戴锦华教授这句充满自豪的话语,道出了这个系列活动的独特魅力。

 

戴锦华教授现场导赏

  当晚放映的京剧题材青春片《倒仓》,与导赏系列形成了巧妙的呼应。正如影片中少年京剧演员经历“倒仓”变声期的成长故事,这个系列也在三年间完成了从初创到成熟的蜕变。活动现场,讲堂特别准备了装饰着“50”字样胶片造型的定制蛋糕,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代表也献上鲜花,共同庆祝这一重要时刻。

北大学子分享感言

  法学院2021级硕士生董震霆从第一场《天堂电影院》就开始参与这个系列:“那年我研一,此后三年求学时光里,百讲就是我的‘天堂电影院’。”如今已参加工作的她仍会抽空回来参加活动,因为这里让她有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的归属感。中国语言文学系2021级本科生郑沐涵表示,戴老师的导赏让她第一次意识到电影作为表达方式的公共性价值,“这些伟大的电影赋予我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,也保护着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。”物理学院2022级博士生丁若轩将每周三的观影视为固定仪式:“在这50场放映中,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,看到许多生命的形态与困境。”临床肿瘤学院2022级博士生石景怡即将毕业,她动情地说:“相信戴老师一定出现在我们许多非电影专业同学的毕业论文致谢中。”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凯代表大家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:“未来您还会继续这个约定吗?”戴锦华教授给出了让所有人欣喜感动的答案:“虽然我的正式教学生涯已经进入倒计时,但是只要北大讲堂仍然邀请我,大家仍然接受我,我就会一直站在这里。”

与师生观众合影

  作为全国高校首创的电影美育实践,“大讲堂艺术影院·戴锦华教授导赏系列”已形成独特文化现象:讲堂成立了5个微信观影粉丝群,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观点和情感,分享对电影的感悟和解读;校内在读同学自发组织记录笔记和交流讨论的群体,许多已经毕业的同学也经常赶回学校听导赏,形成了北大校园内爱电影、喜阅读、善思考的“电影学术”氛围。

  截至今年4月30日,“戴锦华教授电影导赏系列”已成功举办50场,观众近十万人次。每场观影活动结束后,讲堂都会将戴锦华的导赏内容整理为观影笔记在“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”微信公众号发布,至今已累计约35万字。今年,根据导赏系列笔记整理而成的戴锦华新书《热风吹雨:大讲堂讲电影》也将正式出版,让更多人能通过文字感受戴老师讲电影的艺术力量。